臺師大EMBA藝文大師講座 龔書章探討文化共融與典範創新

<轉載自經濟日報>
國立臺灣師範大學EMBA日前舉行藝文大師講座,陽明交大建築所教授龔書章以「當代建築美學—文化共融與典範創新」為題,分享不同城市中美術館、表演中心、圖書館等公共建築的價值與背後的故事,並說明如何透過設計翻轉公共文化類的建築,在新時代重新找到定位。
「當代的城市、設計和建築如何永續與共融?什麼是一個既在地、開放、又公共的共融設計?」龔書章以其獨到的視野,從機能、秩序、技術等面向,剖析多位國際知名建築師劃時代作品,包括英國Richard Rogers「巴黎龐畢度中心」、「法國波爾多法院」、「英國威爾斯國民議會」、Norman Foster「柏林國會大廈」、荷蘭Rem Koolhaas「西雅圖公共圖書館」、芬蘭ALA 建築事務所「赫爾辛基頌歌中央圖書館」與日本妹島和世攜手西澤立衛「金澤21世紀美術館」,以及近年來臺灣別具話題的藝術與文化地標:嘉義美術館、北投圖書館、屏東圖書館、淡水雲門劇場,以及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等。並與現場師生從公共性融合生活性的角度,探討建築使命與價值。
「根據建築團隊的說法,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設計理念源自士林夜市—鴛鴦麻辣鍋,因為火鍋中讓人自由混搭的食物,就像臺灣的多元文化融合。並且在有限的空間結合魔術方塊的概念,成為以「3+1」劇場空間結構設計而成的建築。」龔書章說。
他表示,北藝中心營造開放的氛圍,從一樓的地面層、大廳和參觀回路就能看出設計意涵。一樓的地面層是打通的,讓四面八方的民眾方便使用與進入建築,二樓大廳平台也特別設計成與捷運軌道同高度,除了吸引外部民眾的目光,位於裡面的人也能眺望自然山景。而參觀回路是一條貫穿建築空間的環狀參觀動線,舞台的隱藏角落、表演人員平時來往通行的廊道,或是俯瞰士林地區周邊景致的開放式觀景平台,都展現在民眾眼前。
「什麼是經典?什麼是藝術之美?什麼是歷史傳承與典範創新?」龔書章認為沒有標準答案,盼讓師生們藉著國內外建築作品和其理念的分享,理解建築師們如何推動文化共融與典範創新。